亞媽炒米粉


以往的秋冬天週末,還未起床就聽到廚房傳來打發雞蛋、洗菜和廚具碰撞的聲音。梳洗後,媽媽已經煲好一大煲粥和兩大碟炒米粉。在乾燥又清涼的秋冬天,起來就有親人準備好熱騰騰的早/午餐,感覺份外溫暖。


廿幾三十年前,社會物資豐足,不似戰後百廢待興,大部份人的生活都可説是相對安穩,要捱饑抵餓的日子總算過去。孩子即使成長於基層或一般家庭,即使玩具和奢侈品不多,都食得飽著得暖。只是老爸工作賺來的一份家庭收入,要養大幾個孩子,太太又要定期去診所見精神科醫生,生活壓力也真不少。加上幾個孩子,從讀書開始到成年,需要大量營養讓身體及腦部發展。以往流行一個詞語叫作「化骨龍」,用來稱呼成長中的小孩和青少年,現在想來覺得好傳神。

就以自己來講,大約十歲開始,食量開始大,媽媽煲的皮蛋肉片粥,起碼食兩湯碗。炒米粉,用普通飯碗,也最少食四碗,「餓」的感覺才開始消失,但還未覺得飽。現在想來,其實媽媽煮的那煲粥和炒米粉的五人份量,在其他家庭可能已經足夠應付一家八口。

今年凍得很遲又很突然,但冬天總算是到來了,趁假期就重溫一下兒時的美好,動手做這個我最愛吃的媽媽炒米粉。雖然現時家中用的爐火和廚具跟媽媽當年所用的不同,只是我愛吃的那個炒米粉,重點是煎蛋有花生油的香味,而炒香的肉片除了有肉香,還有用生抽和蠔醃過的鮮味,在回鑊炒米粉時混和其中,做出來的味道,已經有九成半相似。餘下的一點差距,首先是媽媽會買來新鮮柳脢,切成片之後再放醃料,肉質會比我今次用的日式豬脢片嫩滑;另外,我想,在孩子的心目中,媽媽親手煮的飯餸,永遠都是最好味的。


材料:(2-4人份量)


米粉 3個

雞蛋 3隻

肉片 200克

菜心 10條


肉片醃料:


蠔油 1茶匙

生抽 1茶匙

紹興酒 ½ 茶匙

生粉 少許


雞蛋調味料:


少許

料理酒 少許

白胡椒粉 少許


調味料:


薑粉 少許

3/4茶匙


材料準備好,可以開火

米粉浸軟

做法:

1 菜心洗好瀝乾水,菜葉和莖分開放好

2 雞蛋打發好,加入少許鹽、料理酒和白胡椒粉攪勻

3 肉片加入醃料,拌勻

4 米粉用清水浸過面,大約15分鐘,變軟後用筲箕裝起

5 倒入1湯匙花生油,鑊燒熱後倒入雞蛋煎香,用鑊剷𠝹成小塊,用碗盛起

開大火煎好的雞蛋好香

浸軟後的米粉,用筲箕裝起滴乾水


6 在鑊中加點油,炒香肉片後用碟盛起

7 在鑊中加少許油,放入薑粉和鹽(份量以外),炒香後先放入菜心莖,炒至半熟後放入菜葉,葉變軟後用碗盛起

8 在鑊中加點油,倒入米粉,用筷子及鑊剷炒鬆,落鹽後炒勻,將肉片、雞蛋和菜心回鑊,跟米粉炒勻上碟即可


沒有花巧的裝飾,就這樣簡單的家庭菜式,最令人懷念



**炒米粉過程中,若火力太大令米粉太乾,可以加少許室溫水繼續炒





Comments

Mostly Viewed Recipes